阿拉善蒙古羊的基本介紹
蒙古羊是具有適應性強、生產性能好、遺傳性能穩(wěn)定的地方優(yōu)良品種,對外界環(huán)境要求不嚴格,人工馴化成活率高,管理較粗放,自然采食在飼草缺乏的季節(jié)適當給予精料補飼,省時省工。
阿拉善蒙古羊為古老的綿羊品種,體質結實、抗逆性強,耐粗飼、宜放牧、適應性強、但其肉、毛產量偏低。阿拉善蒙古羊具有良好的放牧采食和抓膘能力。適應大陸性草原氣候和放牧飼養(yǎng)條件,除冬春遇到風雪災害天氣或是在接羔時要適當補飼青干草外,采取全年放牧飼養(yǎng)。羔羊常與成年羊合群放牧。
阿拉善戈壁荒漠化草原,地域遼闊,羊需要走很久才可以吃飽,所以鍛煉了體魄,形成了美味的肉質。阿拉善草原生長有1000多種飼用植物,飼用價值高、適口性強的有100多種,非常適于飼養(yǎng)牲畜。阿拉善草原上的水,基本都以泉水及雨水組成。所以幾乎沒有任何污染,人都可以直接飲用,何況是羊群。
阿拉善盟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900-1400米,阿拉善盟特殊的土壤土壤地貌情況,屬全國適合蒙古羊生長的生態(tài)地理區(qū)域。集水湖面積400多平方公里,水質清澈純。阿拉善盟地處亞洲大陸腹地,為內陸高原,遠離海洋,周圍群山環(huán)抱,形成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風大沙多,冬寒夏熱,四季氣候特征明顯,晝夜溫差大。
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qū)最西端,地理坐標為東經97°10′~106°52′,北緯37°21′~42°47′,西與甘肅省酒泉市、張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白銀市相連,東南隔賀蘭山與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吳忠市、銀川市、石嘴山市相望,東北與巴彥淖爾、烏海市、鄂爾多斯市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面積27萬平方公里。阿拉善蒙古羊分布范圍為阿拉善盟境內,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共22個蘇木(鎮(zhèn)),137個嘎查(村)。
營養(yǎng)價值
阿拉善盟蒙古羊肉質鮮嫩,易消化吸收;脂肪、膽固醇含量較低,膽固醇含量一般為40-50mg/100g;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3-16g/100g;鐵含量一般為15-20mg/kg;鋅含量一般為13-18mg/kg。
產品特點
阿拉善蒙古羊體軀被毛為白色、頭、頸、眼圈、嘴與四肢多為有色毛。體質結實,骨骼健壯,肌肉豐滿,體軀呈長方形。頭形略顯狹長,額寬平,眼大而突出,鼻梁隆起,耳大且下垂。部分公羊有螺旋形角,少數母羊有小角,角色均為褐色。頸長短適中,胸深,背腰平直,肋骨開張欠佳,體軀稍長,尻稍斜。四肢細長而強健有力,蹄質堅硬。園脂尾,呈圓形或橢圓形,肥厚而充實,尾尖卷曲呈S形。
獲獎榮譽
阿拉善蒙古羊,2019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