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牯腦茶的基本介紹
狗牯腦茶又名狗牯腦石山茶,也曾一度稱其為玉山茶,產(chǎn)于江西遂川湯湖鄉(xiāng)的狗牯腦山,該山形似狗,取名“狗牯腦”,所產(chǎn)之茶即從名之。該茶采制十分精細。一般在4月初開始采摘,高級狗牯腦茶的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要求做到不采露水葉,雨天不采葉,晴天的中午不采葉。鮮葉采回后還要進行挑選,剔除紫芽葉、單片葉和魚葉。
營養(yǎng)價值
狗牯腦茶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絨毫,瑩潤生輝,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喝后不僅清涼芳醇,香甜泌入肺腑,口中甘味經(jīng)久不去,而且能提神醒腦,消食去膩,益肝利腎。
增強微血管韌性,防血管破裂;降血糖血脂,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防高血壓和冠心病發(fā)生;抗菌殺菌;抗輻射損傷,阻斷致癌物質(zhì)的合成,抑制癌細胞,防突變。
維持體液生理平衡,抗氧化,增強機體免疫力,防骨質(zhì)疏松。振奮精神,增進思維,促進反應能力;利尿解毒;強心解痙,松弛平滑??;去膩助消化。
補充營養(yǎng),全成蛋白質(zhì)。維持神經(jīng)、心臟和消化系統(tǒng)機能,抗癌、抗氧化、抗衰老,解毒,防血管硬化。
產(chǎn)品特點
外形秀麗,芽端微勾,白毫顯露,香氣清高;泡后茶葉速沉,液面無泡,湯色清明,滋味醇厚,清涼可口,回味甘甜,為茶中珍品。
狗牯腦山,海拔900余米,山高林密,土質(zhì)肥沃,雨量充沛,云霧彌漫,泉水潺潺。茶樹生長,因日照短,多散射光,使芽葉持嫩性強,氨基酸、咖啡堿、芳香物質(zhì)等內(nèi)含量豐富。 狗牯腦茶從采摘到制作,工藝獨特、精細,獨具匠心。在采摘時,采摘方法、采摘標準有嚴格規(guī)定。制作前,將采摘的鮮葉認真揀選,選好制茶廠址和加工設備。制作時,揀青、攤青、殺青、初揉、炒二青、復揉、整形提毫、足干等工序,其操作技巧,火候把握等都十分考究。制成后,茶葉的包裝、貯藏方法也與眾不同。
狗牯腦茶外形緊結(jié)秀麗,條索勻整纖細,顏色碧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細軟嫩的白絨毫,瑩潤生輝。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喝后清涼芳醇,香甜沁入肺腑,口中甘味經(jīng)久不去。飲狗牯腦茶能提神醒腦,消食去膩,益肝利腎。
此茶的特點和其他茶葉迥然不同。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jīng)久不去。
該茶采制十分精細。一般4月初開始采摘,高級的狗牯腦茶的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要求做到不采露水葉,雨天不采葉,晴天中午不采葉。鮮葉采回后還要進行挑選,剔除紫芽葉、單片葉和魚葉。此后經(jīng)殺青、揉捻、整形、烘焙、炒干和包裝6道工序精制而成。2004年1月29日,國家質(zhì)檢總局發(fā)布公告,批準對狗牯腦茶實施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從此,狗牯腦茶這一遂川特產(chǎn)走上了一條快速、健康的發(fā)展之路。
歷史民俗
狗牯腦茶產(chǎn)于遂川的湯湖鄉(xiāng),因其始產(chǎn)于當?shù)夭枭酱宓墓逢裟X山上,故名狗牯腦茶。清嘉慶年間(1796~1820),今湯湖鄉(xiāng)境內(nèi),木商梁為鎰,水運一批木材到南京銷售,因突遇洪水,木材全部沖失。梁為鎰陷入困境,流落南京,遇當?shù)匾回斨髑Ы饤钍?,被其收留并結(jié)為夫婦。楊氏精于制茶,爾后梁為鎰偕楊氏返回故鄉(xiāng),并帶回一些茶葉種籽,在當?shù)氐墓逢裟X山上,開墾小面積茶園種植,自制茶葉,稱所制茶葉為“狗牯腦茶”。由于該茶葉制作精巧,色、香、味超群,受到人們稱贊,而有了名氣。其后,在民國時期,先后獲得巴拿馬一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獎,浙贛特產(chǎn)聯(lián)合展銷會甲等獎。從此,名聞遐邇。 狗牯腦茶的制作技術(shù),一向為梁家秘傳,世代相沿,外人不得問津。民國32年(1943),狗牯腦茶第五代傳人梁德梅,為了防止別人假冒,以其父梁紀興為名,特在其制作出售的茶葉包裝紙上,蓋上文為“遂川縣湯湖上南鄉(xiāng)狗牯腦石山茶祖?zhèn)骶魄嗨l(fā)客貨真價實諸君光顧請認圖為記梁紀興”的印章,將狗牯腦茶銷往廣東的南雄、韶關(guān)一帶。
狗牯腦茶的獲獎榮譽
1915年,遂川縣茶商李玉山采用狗牯腦山的茶鮮葉,制成銀針、雀舌和圓珠各1千克,分裝3罐,運往美國舊金山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榮獲國際評判委員會授予的金質(zhì)獎和獎狀,被譽為“頂上綠茶”;
1930年,李玉山之孫李文龍將此茶改名為“玉山茶”,送往浙贛特產(chǎn)聯(lián)合展覽會展出,榮獲甲等獎。由于兩次獲獎,狗牯腦所產(chǎn)之茶名聲大震。隨著歷史的變遷,“玉山茶”改名為“狗牯腦茶”;
1982年被評為江西省名茶;
1985年被評為江西省優(yōu)質(zhì)名茶,并選送中國名茶展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