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大米的基本介紹
興化大米產自全國著名的糧食大市興化市,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是興化大米獨特品種形成的首要因素。肥沃的土壤是興化大米獨特品種形成的基礎條件。獨有的水文條件是培育興化大米獨特品種的重要條件。稻漁共作水稻優(yōu)質高產生產技術的應用是興化大米品質更優(yōu)的關鍵 。
營養(yǎng)價值
1.大米最主要的成份是碳水化合物約70%左右,同時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7%~8%、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
2.大米的營養(yǎng)價值一般、比較均衡,維生素B族含量比較豐富、齊全。
3.大米蛋白質中,含賴氨酸高的堿溶性谷蛋白占80%,賴氨酸含量高于其它谷物,氨基酸組成配比合理,比較接近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的蛋白質氨基酸最佳配比模式,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BV值)為77,蛋白質效用比率(PER值)為2.2(小麥為1.5,玉米為1.1),蛋白質的可消化性超過90%,均高于其它谷物,因此大米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高。
產品特點
興化大米具有“稻谷金黃,腹白小,硬質粒多,米粒飽滿,晶瑩透剔,柔軟細潤,濃香持久,口感特佳”等特性,并兼有南北大米的優(yōu)勢。
歷史民俗
中國古代的時候,小米(粟)很重要,但在3000多年前,稻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約在商朝,當時稻
這個字,只有類似“臼”字的字形,后來周朝種稻較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當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風打稻,用手舂米。
至于“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點,上下三點,代表著米粒。后來將中間的點連起來,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東漢許慎在其著作一本關于漢字的解說書《說文解字》中說到“米,穬粟實也。像禾實之形?!?,后在漢字中也有將“粟米”稱為“小米”,“稻米”為“大米”。
透過文字可以看出中國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是無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學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種,中國有很多考古地點陸續(xù)發(fā)現了一些早期的稻谷。如1995年在中國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里,發(fā)現了四粒黃色的稻谷,測定年代為公元前一萬年前,據知是世界上最早的稻谷。此外在長江下游河姆渡也出土有約7000年前的稻種殘留物;廣東英德出土的約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質體。中國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學家拿來重新種植,并加入雜交稻的品種當中。
興化大米的制作方法
稻谷經過初清除雜→清理(磁選)→去石→礱谷→谷糙分離→厚度分離→碾米→白米精選→色選→拋光→白米分級→定量→檢驗→包裝→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