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貢茶的基本介紹
七佛茶產于青川縣七佛鄉(xiāng),茶區(qū)最低海拔580米,最高海拔2100米,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林木繁茂,山間終年云霧繚繞,山腳四季清流妙漫,土壤肥沃,冬曖夏涼,無任何工業(yè)污染源,是有機茶生產的理想環(huán)境。
營養(yǎng)價值
隨著青川茶葉產業(yè)的發(fā)展,七佛貢茶文化迅速崛起,茶已成為世界三大保健飲料首位,它不僅風味獨特,而且有特別的保健功效,具有開發(fā)智慧、興奮解倦、消痰、解毒、止渴、殺菌、預防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輻射、抗癌、抗血栓、降血糖等保健功能。
產品特點
七佛貢茶氨基酸含量3.5%至4.5%;茶多酚含量19.0%至24.0%;含硒量0.31mg/kg至0.33mg/kg。外形狀扁、平、直、光,色澤油綠、綠潤。香氣高香而持久且有春蘭花香之味,滋味鮮醇回甘,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勻整明亮。
歷史民俗
七佛產茶歷史悠久,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小國伐紂成功后,苴國侯(苴國,今廣元一帶,國郡設于今老昭化,稱葭萌關),用當?shù)厮a的桑、蠶、丹、漆、茶等上供給周武王,這是迄今為止茶葉作為貢品最早文字記載。尤其武則天當政時期,唯獨七佛貢茶情有獨鐘,曾專置茶官,在七佛建貢茶園,年年上貢,遂有后人傳頌的“女皇未嘗七佛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七佛貢茶的制作方法
1. 工藝流程:
(1)機制:攤青→殺青→理條→做形(壓扁)→烘干→包裝→入庫。
(2)手工:攤青→青鍋→攤涼→分篩→輝鍋→分篩→再輝鍋→包裝→入庫。
2. 工藝要求:鮮茶葉必須進行攤涼,攤放厚度一般在4cm至6cm左右,鮮葉失水率應控制在15%至20%之間。
獲獎榮譽
2010年“七佛貢茶”被中國茶文化研究會授予“中華文化名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