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黃粿的基本介紹
黃粿,又名黃米粿,黃金粿,是浙南和閩北一帶民間極富特色的傳統(tǒng)年糕,傳說能吃上黃米粿表示本年的豐收,預(yù)示著來年的希望。
產(chǎn)品特點
黃粿與南方年糕相似卻又與其不同,黃里透綠,色澤晶瑩、清香柔韌,十分可口,滋味清香,營養(yǎng)豐富,既可當(dāng)菜又可當(dāng)主食。
歷史民俗
黃粿起源于閩、浙、贛邊區(qū),仙霞嶺山脈的龍泉、慶元、松溪、浦城一帶。相傳公元878年秋,黃巢義軍南征,途徑仙霞嶺,大軍需要穿越仙霞嶺數(shù)百里人煙稀少的崇山峻嶺、深山密林。黃巢因恐途中無食而愁。一日,巢在山中偶遇一樵夫,見其口糧甚怪,乃問之。樵夫答之“因我每次出來砍柴都在山中數(shù)日,娘恐我餓,乃制米粿當(dāng)路中餐。因米粿加一灌木灰水而制成,可增其香味還能助消化,可保鮮數(shù)十日而不壞?!秉S巢聞之,大喜,曰“真乃天助我也?!毕铝顒訂T邊區(qū)民眾制米粿以供大軍過山之用。因黃巢大軍深得民心,故民眾都積極響應(yīng)而制米粿以助義軍。此后,米粿因被義軍征用而聞名,民眾亦因為紀(jì)念黃巢義軍而把此米粿更名為黃粿。
品嘗吃法
黃粿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蒸,煮,煟,燙,烤,炸,煎等等。
1、黃粿是一種最佳的火鍋料。將黃粿切成條狀或圓片狀燙如調(diào)好底料的火鍋中,燙至黃粿軟透后撈起即可享用。
2、炒食:先將黃粿切成條狀,寬度和厚度在5毫米左右,不能太厚,防止炒不熟。根據(jù)個人口感可放入其它配料,如五花肉、青蒜、香菇、青菜、冬筍、胡蘿卜等,配料炒至八成熟后再加入過水的粿條及適量料酒一起炒食,如能加入梭子蟹、海蠣、花蛤等海鮮味道更佳(注:炒前先將粿條,以防粘鍋),翻炒3-5分鐘,加入調(diào)料,即可食用。
3、湯食:先將黃粿切成片狀,寬度在3厘米左右,厚度在5毫米左右,不能太厚,防止煮不軟。根據(jù)個人口感可放入其他配料,如瘦肉,香菇、青菜、冬筍等,炒至八成熟后,再將粿條放入并加水燒煮,待水開后再煮2-3分鐘,加入調(diào)料,即可食用。
4、蒸食:將粿條放入開水煮軟撈起,或?qū)⒓@條過水放入微波爐加熱至軟,再加入白砂糖或果醬拌勻食用。
5、炸食:將黃粿切成條狀或圓片狀放入油鍋里用微火炸至軟透后撈起,沾上紅糖或果醬即可享用。
6、烤食:在燒烤店或大街上的燒烤攤子上,也有黃粿??砂雌洳襟E進(jìn)行烤食。
7、糖水黃粿:在煲好的糖水(甜羹)中,加入黃粿,加熱燒開后,再煮2-3分鐘即可,風(fēng)味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