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擂茶的基本介紹
擂茶發(fā)源于湖南桃源縣馬石村,又名三生湯,是一種漢族特色食品。主要流傳于湖南常德、益陽等地。起于漢、盛于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姜等為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沖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營養(yǎng)價值
擂茶只當作一般飲品。若當藥用,如祛風寒、消暑氣、清火解毒之用,可添加如細葉金錢、艾葉、小葉客食碗(馬蹄金)、班筍菜(薺菜)、黃花、薄荷等,同茶葉一起擂爛。各種配料,易熟品,切碎后,放入缽內由開水沖熟;難熟的,放入鍋內煮熟,同開水一起沖入缽內。
產品特點
像豆?jié){、似乳汁,喝起來清涼可口,滋味甘醇,四季可飲,尤以暑季為盛。
歷史民俗
桃江人熱情,每當有客人來訪,好客的主人便操起竹筒勺子或者是木制勺子,吧噠吧噠,給客人盛上一大碗,雙手恭敬地遞到客人手上。芳香四溢的熱氣,饞得客人直流口水。不懂山里面山規(guī)的客人接第一碗擂茶后,都會迫不及待地喝了起來??墒牵腿藙倓偤认氯ヒ稽c,眼尖手快的女主人就會操起勺子給你重新添滿。因此,喝起來就沒完沒了。按照當?shù)氐牧曀祝绻f你喝完手里的這一碗就不想喝了,那你就別把手上這碗擂茶再喝下去,讓它留在碗內,等到臨走離開主人家時,再一口氣喝完,然后告辭。
喝桃江擂茶,還有擺“碟子”的習慣。古香古色的八仙桌上,一般都要擺上八只“碟子”,有枯香的殼花生、焦香的油炸紅薯片、滾壯的番瓜子、香酥的巧果片和紫色的洋窩……都是一些自家制作、開胃可口的綠色食品。
為什么要擺八個碟子呢?當?shù)厝苏f兩個意思:一是八個人坐一桌,表示每人都有一份;二是八字是個吉利數(shù)字,當?shù)厝诵欧睢白罃[八,有財發(fā)”的信條。
桃江人除了婚喪嫁娶等喜慶日子舉行大型的擂茶會以外,平日自家人在一起也天天喝擂茶,一般用來充當中午飯。由于桃江人常年喝擂茶,而且茶水也較稠,所需的原料十分多,加工起來也頗費力費時,所以,加工擂茶是桃江地區(qū)家庭主婦的主要任務之一。
桃江擂茶的制作方法
作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個陶制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旋轉。邊擂邊不斷地給擂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香草、黃花、香樹葉、牽藤草等)。待缽中的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