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糕的基本介紹
豌豆糕又叫豆沙糕,澄沙糕。是山西太原漢族特色糕類小吃,屬甜食,宜在夏季食用。用上等豌豆脫皮磨粉,加入白糖、柿餅、柿子霜制作而成。香甜可口,清涼下火,爽口綿甜,益脾胃,解熱祛毒。1957年,豌豆糕被評為太原市 “十大名吃”。
營養(yǎng)價值
豌豆中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fù)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防止人體致癌物質(zhì)的合成,降低人體癌癥的發(fā)病率。豌豆中還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能暢,起到清潔大腸,防止便秘,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與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zhì),還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
歷史民俗
豌豆古稱為山戎?!侗静菥V目》記“山戎,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名豌豆,種出胡戎,今北土甚多”?!妒酚洝氛f“戎”在“唐虞以北”??梢娡愣?000年前就開始在太原以北這片土地上春華夏實了。后來“北伐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管子·戎》),豌豆在北中國均有種植,而歷史上“出胡地者大如杏仁”,至今仍以晉北高寒山區(qū)種植的為最好。
豌豆從苗到豆,皆可成為民人美味?!饵S河文化叢書·民食卷》載,春雨過后,花開四野,鮮嫩的豌豆苗翠色誘人,采回與嫩韭相拌,或單味炒食,清香宜人。及至結(jié)莢,俗稱“扁角”,采摘生食,汁甜津爽,煮炒成菜,堪為佳品。初夏,豌豆“百谷之中,最為先登”,吃法明代之前就有“煮、炒皆佳。磨粉,面甚白細(xì)膩”(《本草綱目》),除了熬粥煮飯、造曲釀酒、制作涼粉外,還包餡制糕,稱豌豆糕,為民間風(fēng)味小吃。
《中國歷代御膳大觀》記述,清初豌豆糕傳入北京,改名叫豌豆黃,成燕京著名漢族小吃,于是有了“從來食物屬燕京,豌豆黃兒久著名,紅棗都嵌金居里,十文一塊買黃瓊”之說。在乾隆皇帝早膳中曾有“豌豆黃”一品,但當(dāng)時在宮中并不吃香。到慈禧太后時,傳小販進宮制作,改良成不加餡心,漸成為清宮廷名點。
豌豆糕在山西的曲沃、侯馬、河津等地又叫做“豆沙糕”或“澄沙糕”,由豌豆、梔子、柿餅制成。當(dāng)?shù)厝讼彩扯股掣?,成了不少外來人的生意?jīng),民諺有“來到曲沃縣,住在大東關(guān)。抄弄一副擔(dān),賺點豆沙錢”。民國年間,豆沙糕擔(dān)攤比比皆是,成為獨具風(fēng)味的漢族地方小吃。豌豆古稱為山戎。《本草綱目》記“山戎,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名豌豆,種出胡戎,今北土甚多”?!妒酚洝氛f“戎”在“唐虞以北”??梢娡愣?000年前就開始在太原以北這片土地上春華夏實了。后來“北伐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管子·戎》),豌豆在北中國均有種植,而歷史上“出胡地者大如杏仁”,至今仍以晉北高寒山區(qū)種植的為最好。
豌豆從苗到豆,皆可成為民人美味?!饵S河文化叢書·民食卷》載,春雨過后,花開四野,鮮嫩的豌豆苗翠色誘人,采回與嫩韭相拌,或單味炒食,清香宜人。及至結(jié)莢,俗稱“扁角”,采摘生食,汁甜津爽,煮炒成菜,堪為佳品。初夏,豌豆“百谷之中,最為先登”,吃法明代之前就有“煮、炒皆佳。磨粉,面甚白細(xì)膩”(《本草綱目》),除了熬粥煮飯、造曲釀酒、制作涼粉外,還包餡制糕,稱豌豆糕,為民間風(fēng)味小吃。
《中國歷代御膳大觀》記述,清初豌豆糕傳入北京,改名叫豌豆黃,成燕京著名漢族小吃,于是有了“從來食物屬燕京,豌豆黃兒久著名,紅棗都嵌金居里,十文一塊買黃瓊”之說。在乾隆皇帝早膳中曾有“豌豆黃”一品,但當(dāng)時在宮中并不吃香。到慈禧太后時,傳小販進宮制作,改良成不加餡心,漸成為清宮廷名點。
豌豆糕在山西的曲沃、侯馬、河津等地又叫做“豆沙糕”或“澄沙糕”,由豌豆、梔子、柿餅制成。當(dāng)?shù)厝讼彩扯股掣猓闪瞬簧偻鈦砣说纳饨?jīng),民諺有“來到曲沃縣,住在大東關(guān)。抄弄一副擔(dān),賺點豆沙錢”。民國年間,豆沙糕擔(dān)攤比比皆是,成為獨具風(fēng)味的漢族地方小吃。
制作方法
1.將豌豆(宜選取白豌豆)洗凈磨成末,去凈豆皮,洗凈。
2.將鍋內(nèi)倒入水,用旺火燒沸后放入豌豆末和食堿,鍋開后,撇凈浮沫,轉(zhuǎn)用小火把豌豆熬成糊,加入適量糖,拌勻。
3.將柿餅去蒂,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鋪在瓷盆內(nèi),擺一層柿餅,再倒入一層豌豆糊,如此一層柿餅一層豌豆糊把原料用完,晾涼凝固即成。
4.食用時,翻扣案板上,用不銹鋼刀切塊,裝盤,撒上糖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