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雕梅的基本介紹
產(chǎn)于洱源縣的雕梅,制作時先用石灰水將鹽梅浸泡。取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連續(xù)曲折的花紋,并小心擠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縷,壓扁后其狀似一朵朵盛開的菊花。這時,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紅糖浸漬。幾個月后開瓶取出,雕梅色澤金黃,清香四溢,是洱源縣出產(chǎn)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并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biāo)志。因為當(dāng)?shù)鼗樗字?,姑娘出嫁前,須依俗給婆家送上一盤姑娘制作的雕梅作為見面禮。新婚之夜,新娘要為親友賓客擺設(shè)點心甜席,此謂“擺果酒”,案上陳列著新娘帶來的蜜錢、干果、雕梅款待客人,并讓大伙品評。于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們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果品,還稱得上是一種工藝美術(shù)品。
歷史民俗
雕梅既是大理地區(qū)的一種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藝品。洱源縣素有“梅子之鄉(xiāng)”的美譽(yù),當(dāng)?shù)匕鬃骞媚锎蠖紡男【蛯W(xué)制作雕梅,因此這項手藝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biāo)志。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在她們出嫁之前,呈獻(xiàn)給婆家的見面禮,就有一盤精心雕制的雕梅。新婚之夜,新娘要“擺果酒”招待賓客,雕梅的制作技藝和味道如何,便就成為人們評頭論足的話題。文人墨客也以雕梅為題寫詩助興,如有一首贊譽(yù)雕梅的詩贊道:“小小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蘭;蜜糖浸漬味鮮美,疑是仙葩落人間。”
制作方法
以鹽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鹽梅浸泡,取出涼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連續(xù)曲折的花紋,從空隙處擠出梅核,中空如縷,輕輕壓啟成菊花狀,鋸齒形的梅餅,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許食鹽,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紅糖、蜂蜜浸漬數(shù)月,待梅餅呈金黃色時就可從瓶壇中取出食用。雕梅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帶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開胃提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份,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