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靈剪紙的基本介紹
廣靈剪紙作為中國漢族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動的構(gòu)圖、傳神的表現(xiàn)力、細膩的刀法、考究的用料與染色、精細的包裝制作工藝,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在中國剪紙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廣靈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部分申報項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產(chǎn)品特點
廣靈剪紙文化底蘊深厚,以刀刻為主,剪裁為輔,陰刻陽鏤結(jié)合,刀法細膩,深淺色相間,冷暖色調(diào)對比,藝術風格鮮明,想象力生動,表現(xiàn)力強,生動傳神,用料與染色考究,包裝制作精細,在世界剪紙藝術長廊中獨樹一幟。
廣靈剪紙剪紙是刀刻宣紙、品色點染而成的彩色剪紙,在中國三大剪紙流派中屬華北流派,且是華北流派的點睛之作,除具有剪紙藝術共同的特性:寫意性、象征性、意象化、創(chuàng)新性、時尚性之外,還具有其獨特性 :
1、雖是剪紙,但制作工具是刀而不是剪。
2、制作效率高。用剪刀一次只能剪一層、幾層,最多十幾層,而刀刻一次就有十幾層、幾十層,多則可達約80層。
3、用色自如,要什么色就可以調(diào)什么色、染什么色。顏色可調(diào)出五、六十種,而點染一幅作品用色最多可達30余種,因此彩色剪紙可以達到繪畫與剪紙的雙重效果。
4、酒劑的鮮艷水彩可以充分地向下滲透,能達到染上面一張而得到下面數(shù)張的染色目的。
5、染色時,可以做深色在淺色之上或不同色塊之間互不干擾的處理,在酒劑作用下能達到自然的煙染效果。而陰刻的線,在染色中自然成為中斷色彩的洇化界限。
廣靈剪紙,美就美在刀法的細膩上。如牡丹花的每一個花瓣、每一片葉子和花蕊都能在藝術家的剪刀下精美地刻畫,陰刻陽鏤相結(jié)合,精美絕倫。還有的輔之以金色勾邊,由形似達到神似。
歷史民俗
廣靈剪紙源遠流長,尋根發(fā)脈可上溯到周成王剪桐封虞,周成王把桐葉剪成“圭”形贈與弟弟叔虞,并封他為唐王。這個桐葉“圭”即是最早出現(xiàn)在三晉大地上的剪紙品,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jù)專家考證,廣靈剪紙的雛形,可追溯到初唐,“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正是詩人李商隱對當時廣靈剪紙的真實寫照,它的形成大約在明代,獨特風格的成熟期則在清道光年間,流傳下來并成為山西剪紙的縮影。
廣靈剪紙俗稱窗花,是由漢族傳統(tǒng)刺繡工藝演變而來的,在廣靈鄉(xiāng)間幾乎每個百姓都會剪窗花。忙時務弄莊稼,一旦得有閑暇,便舞弄起剪刀,刻剪起心中早已成形的剪紙作品來。許多年來,當?shù)氐陌傩彰糠曛星锕?jié)、春節(jié)刷房糊新窗紙時,為增添一些喜慶色彩,許多人家都要剪制窗花來裝飾窗戶,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盡管廣靈剪紙遠近聞名,但她仍似“藏在深閨”中的秀女,不能走出帷幕之中,展示出她獨特的藝術魅力。2006年以前,也只有張多堂和高清紅兩家作坊式的剪紙企業(yè)艱難地維系著廣靈剪紙的生存和傳承。廣靈剪紙的傳承和發(fā)展舉步維艱,面臨失傳的危險。
2006年,廣靈縣委、縣政府將剪紙產(chǎn)業(yè)納入該縣文化建設規(guī)劃和“十一五”規(guī)劃之中,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了對剪紙藝術的發(fā)掘、保護和傳承力度,使廣靈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瑰寶重見天日。
制作方法
廣靈染色剪紙屬于剪紙中的 “染色刻紙”類,圖案處理以陽刻為主,陰刻為輔,刻制精巧、造型寫實、色彩艷麗。一張剪紙的成型要經(jīng)過設計圖樣、撥樣、熏樣或曬樣、刻制、剪裁、染色等工序。刻制時第一步為起畫稿。在白紙上起稿時要將畫面中線條之間不連接的地方(如人物的眼、口鼻、眉之間以及人物與景物之間)合理地連接上,接著用墨筆描圖,先看預想的剪刻效果如何。這樣,經(jīng)過一番認真修整,剪刻出來的作品才會有較好的效果。如果剪刻技術熟練,也可以不描墨圖而直接在畫稿上(但要把鉛筆單線勾成雙線)進行剪刻。第二步是把紙張裁好,放在畫稿的下面,然后用訂書釘或紙捻針線把它固定在一起,放在刻制桌的蠟板上面。刻制時要從畫稿的中央部分往外刻,先刻細部,后刻其他地方,如刻人物時先從五官和衣紋刻起,逐漸往外進行,最后剪刻外緣。剪刻完后取下所釘?shù)墓潭ㄡ斪踊蚓€,用小鑷子慢慢地把作品一張一張地揭開。線條清晰明快、舒展、光滑,絕不允許留下一絲一毫的毛刺、豁口。
廣靈剪紙的獲獎榮譽
2006年,廣靈剪紙被列入山西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之后,廣靈剪紙在“中博會”“文博會”“國際剪紙藝術展”“中國(山西)特色農(nóng)交會”上連連獲獎,廣靈剪紙聲名大噪,極大地促進了廣靈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2007年9月18日,由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舉辦的“中華和平龍海內(nèi)外創(chuàng)意設計征集啟動儀式”在人民大會堂中華廳隆重舉行,廣靈剪紙被作為指定禮品贈與嘉賓,并向與會的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周鐵農(nóng)贈送了廣靈“中華龍”剪紙禮品。2007年,廣靈剪紙還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勞務品牌”。
2008年4月,廣靈剪紙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8年8月,廣靈縣舉辦的“特色文化迎奧運”活動,獨具魅力的廣靈剪紙吸引了新華社、山西日報社、山西電視臺等10余家新聞媒體的關注,廣靈剪紙文化產(chǎn)業(yè)園區(qū)的《京劇臉譜》、《十二生肖》、《魅力山西》剪紙禮品冊和珍藏卷30多個品種和由剪紙藝人高清紅剪制的巨幅剪紙“五十六個民族迎奧運”還在北京祥云小屋展出。
2009年3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首屆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區(qū)域綠色發(fā)展論壇會上,向大會組委會贈送的廣靈剪紙作品《百工圖》受到與會人員的高度贊嘆和評價。2009年,廣靈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