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西郊盤菜的基本介紹
盤菜屬十字花科蕓苔屬蕪菁品種,生長期90~100天,盤菜根部肥大,呈圓盤形,單根重0.5~1.0kg。葉簇生,葉色深綠,葉面有絨毛。盤菜是武平特色蔬菜,學(xué)名蕪菁,客家語稱“油頭”,為塊莖類植物,形似盤狀,武平西郊盤菜以表皮光滑,皮肉黃白,肉質(zhì)致密,味甜,品質(zhì)好,營養(yǎng)豐富,煮食與腌制均可,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盤菜二年生草本,高達90厘米。塊根肉質(zhì),球形、扁圓形或有時長橢圓形,須根多生于塊根下的直根上。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葉綠色,羽狀深裂,長而狹,長30~50厘米,其中1/3為柔弱的葉柄而具有少數(shù)的小裂片或無柄的小葉,頂端的裂片最大而鈍,邊緣波浪形或淺裂,其他的裂片越下越小,全葉如琴狀,上面有少許散生的白色刺毛,下面較密;下部莖生葉象基生葉,基部抱莖或有葉柄;莖上部的葉通常矩圓形或披針形,不分裂,無柄,基部抱莖??偁罨ㄐ蜷L,花小,鮮黃色,長約7毫米;萼片4,2列,展開;花瓣4,十字形,具長爪;雄蕊6.4強;雌蕊1,子房上位,1室,由1層膜質(zhì)隔膜隔成假2室。長角果圓柱形,長3.5~6厘米,喙細長?;ㄆ诖杭尽?/p>
武平西郊盤菜原產(chǎn)和主產(chǎn)于福建省武平縣,其保護范圍是東經(jīng)115°59'—116°06′,北緯25°01′--25°08′之間;保護地域是平川鎮(zhèn)、城廂鄉(xiāng)、中山鎮(zhèn)、萬安鄉(xiāng)、東留鄉(xiāng),共五個鄉(xiāng)鎮(zhèn) ,轄56 個村;保護范圍81445公頃,現(xiàn)有種植面積187公頃,產(chǎn)量4839噸。
產(chǎn)品特點
1、 外在感觀特征:葉簇生,葉色深綠,葉面有絨毛。肉質(zhì)根圓盤形,根頂部凹陷,平均盤徑13厘米,平均盤高6.3厘米,表皮光滑、黃白色、須根少、皮薄、平均重0.62公斤,肉質(zhì)根組織柔嫩致密,口感清甜,回甘好,具有武平西郊盤菜獨特的風(fēng)味,可生、鮮食,亦可鹽漬加工。
2、內(nèi)在品質(zhì)指標(biāo):水分≥92%,可溶性總糖3.5-4.7%,粗蛋白0.8-1.4%,碳水化合物5.5-6.0%,粗纖維6.8-8.1%,維生素C24.5-26.1mg/100g。
歷史民俗
據(jù)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它出自“西番吐谷渾”,估計是張騫通西域時傳入?!逗鬂h書·桓帝紀》記載:“永興二年六月(公元154年)蝗災(zāi)為害,詔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傳說諸葛亮行軍時,部隊所駐之處,命士兵種此以為軍食,因此四川及湖北江陵一帶,稱其為“諸葛菜”。唐代大文學(xué)家韓愈有“黃黃蕪菁花,桃李事亦畢”的詩句,由此可見,盤菜在我國的種植歷史已相當(dāng)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