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大蝦的基本介紹
宜城大蝦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風味小吃,宜城大蝦具有很強的季節(jié)性,從入夏開始,到入秋結束。宜城大蝦個大肉多,鮮嫩爽口,吃起來一麻二辣三香,吃法可分鹵、炒、煮,最好吃的還是鹵蝦,即:將洗凈的大蝦干炒,然后放入胡椒、花椒、辣椒、醬油等各種佐料,猛火鹵煮。2005年8月,在襄樊人民廣場舉行的首屆中國·湖北·襄樊美食文化節(jié)暨烹飪大賽上,宜城大蝦經(jīng)過專家與群眾評比,在眾多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襄樊名菜"中的首道名菜。
營養(yǎng)價值
蝦營養(yǎng)豐富,且其肉質松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后需要調養(yǎng)的人是極好的食物;
蝦中含有豐富的鎂,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于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
蝦的通乳作用較強,并且富含磷、鈣、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功效;
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fā)現(xiàn),蝦體內的蝦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chǎn)生的“時差癥”。
產(chǎn)品特點
色澤鮮紅光亮、麻辣撲鼻、香嫩、生津開胃。
歷史民俗
宜城大蝦在宜城本地被叫做鄂西大蝦,它的起源于98年長江抗洪,那時候來自鄂西化工廠的幾個年輕小伙子正在預備役服役,趕上洪水,宜城預備役被臨時編入抗洪部隊,那時候因為后勤跟不上,戰(zhàn)士們的伙食不是很好。那時候蝦子會蛀壩,弄的新搭好的大堤滲漏,預備役的營長就讓人去挖蝦防止蛀壩,蝦子被挖出了以后被堆放在大堤岸邊,第二天就散發(fā)出惡臭。后來炊事班的兩個來自鄂西的小伙子張洪和鄭林把挖來蝦洗干凈放入了些野花椒·野辣椒爆炒想改善下伙食,蝦子炒好了后沒想到異常美味,香味吸引了駐防區(qū)幾個班的戰(zhàn)士過來品嘗,然后炒大蝦在長江大堤上一炮而紅,不僅解決了蝦患還改善了戰(zhàn)士們的伙食。張洪和鄭林所在的炊事班更被冠名為大蝦班,到長江水退,預備役結束,張洪和鄭林回到鄂西 就開了宜城第一家蝦店:張大蝦(至今仍在)。從此宜城大蝦在湖北一炮而紅。
宜城大蝦的制作方法
主料:鮮活大紅蝦3公斤。
配料:干紅辣椒200克,蔥白100克,大蒜仁50克。
制作過程:
1、把大蝦洗干凈,用一個大盆盛滿清水,用手抓住大蝦的尾部,用刷子把蝦子的腹部和頭部刷干凈。
2、剪去蝦子頭部,把頭部里面的泥巴清理干凈。
3、用手拉住蝦子的尾部三個尾巴中的中間一個,把腸子給拉出來。
4、用水反復洗,等洗出清水后,放入燒開的熱水中煮5分鐘。撈起來再用清水沖洗。
5、花椒、紅辣椒、青椒、大蒜、生姜、蔥花
等油燒熱后,放入花椒,要多一點,怕麻辣的可以少放點,等花椒燒糊后撈起來。
大火,放入紅辣椒,大蒜,生姜,然后放入蝦子翻炒。等香味出來后,放入鹽,調味料,蔥花,青椒,繼續(xù)翻炒。大蝦變鮮紅無水份加鹽、八角、沙仁、草果,兌開水淹住大蝦,大火燜10分鐘,再加蔥段、大蒜、白糖、姜片、青椒、味精再燜10分鐘,起鍋即食。
獲獎榮譽
2005年8月,在襄陽人民廣場舉行的首屆中國·湖北·襄陽美食文化節(jié)暨烹飪大賽上,宜城大蝦經(jīng)過專家與群眾評比,在眾多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襄陽名菜”中的首道名菜。
2005年11月,“宜城大蝦”商標正式獲得國家商標局的批復,成為我國首例專門保護大蝦類產(chǎn)品的證明商標,使湖北省的證明商標達到6件(“宜城大蝦”、“孝感米酒”、“羅田板栗”、“鄂洪山菜薹”、“大悟綠茶”和“鄂州武昌魚”)。
品嘗吃法
1、雙手需戴一次性塑料手套,備好餐巾紙放在面前。
2、用手取蝦遠離面部,扳斷蝦兩大甲,入口汲嚼。
3、兩手分別捏住蝦頭及蝦尾,掰斷頭殼,食蝦黃,然后剝開尾殼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