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大救駕的基本介紹
炒餌塊還一種叫“大救駕”的,起源于騰沖,在昆明也很有名氣。據(jù)說明朝滅亡后,李定國,劉文秀等大西軍于1656年擁永歷帝朱由榔輾轉(zhuǎn)來到昆明。兩年后,清軍三路入滇,吳三桂率軍逼近昆明,永歷帝與李、劉二將率軍西走。至騰沖時,曾幾斷炊斷,危及性命,騰沖老百姓炒餌塊奉上,才算解圍。永歷帝嘆,這真是救了朕的大駕。因此,騰沖炒餌塊就被稱"大救駕"?!按缶锐{”與昆明炒餌塊不同的是,切成三角形的餌塊薄如紙,佐料以雞蛋、糟辣子,番茄、白菜心、蔥為主,決不放醬油,只用鹽調(diào)制咸味。因此,其色彩如水粉畫,清新明快,紅、黃、白、綠,甚是清秀雅潔。食之,味道也較清爽,香辣適度,別具一格。
營養(yǎng)價值
營養(yǎng)素含量(每100克)
纖維素(mg)=5300.00
脂肪(mg)=2100.00
蛋白質(zhì)(mg)=13000.00
碳水化合物(mg)=56100.00
歷史民俗
大救駕的傳說:明末清初,天下大亂,永歷帝過騰沖時,雖然是落難皇帝,騰人亦與禮相待,烹炒上好的餌塊供他進(jìn)膳。這位落難皇帝本是深宮弱質(zhì),又經(jīng)數(shù)月長途奔波,歷經(jīng)艱辛,今得進(jìn)食此物,如食山珍海味,覺元?dú)鉂u復(fù),遂言“真乃大救駕也!”自此騰沖炒餌塊便以“大救駕”的聲譽(yù)名聞遐邇,流傳至今。
制作方法
制作餌塊的原料就是大米,只是需選取品質(zhì)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在舊時,舂餌塊可是一景,春節(jié)前,先將泡過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時取出,就可以放進(jìn)碓窩里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狀后,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后做成磚狀,這就是餌塊了。也有用木模壓制成餅狀的,木模上有喜字、壽字、福字、魚、喜鵲、燕子等之類的圖案,壓制出的餌塊餅也就有各種花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