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堤牌大米的基本介紹
長垣縣趙堤鎮(zhèn)特色農業(yè)圍繞綠色精米做文章,國家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命名的“綠色水稻生產基地”達3萬畝,涌現(xiàn)出了綠色精米廠等一批從事精米深加工和銷售的涉農龍頭企業(yè)?!摆w堤”牌大米2002年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趙堤“大米之鄉(xiāng)”的美稱享譽各地。
營養(yǎng)價值
1.大米最主要的成份是碳水化合物約70%左右,同時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7%~8%、維生素、纖維素和礦物質。
2.大米的營養(yǎng)價值一般、比較均衡,維生素B族含量比較豐富、齊全。但是大米在加工過程中卻可能造成營養(yǎng)素大量流失,一般來說大米越精制營養(yǎng)流失就越多,所以標二米的營養(yǎng)價值比標一米高,糙米的營養(yǎng)價值要比標二米高。
3.大米蛋白質中,含賴氨酸高的堿溶性谷蛋白占80%,賴氨酸含量高于其它谷物,氨基酸組成配比合理,比較接近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的蛋白質氨基酸最佳配比模式,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BV值)為77,蛋白質效用比率(PER值)為2.2(小麥為1.5,玉米為1.1),蛋白質的可消化性超過90%,均高于其它谷物,因此大米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高。
產品特點
趙堤精米以其“軟筋香甜、無公害、無污染”聞名遐邇。
歷史民俗
從物種分布來看,大約在5萬年前,在云南地區(qū)已經出現(xiàn)了早期的稻屬植物.故推測亞洲最早種植稻谷的地區(qū)應該是云南地區(qū).雖然在長江下游發(fā)掘的某遺址中存在稻作證據,但這不能表明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是最早的種稻人.故以下說法不能采信.大米的歷史最早的種稻人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早在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并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
趙堤牌大米的制作方法
大米是稻谷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清理工序就是利用合適的設備,通過適當的工藝流程和妥善的操作方法,將混入稻谷中的各類雜質除去,以提高大米成品的質量,同時利用磁鐵除去稻谷中的鐵釘、鐵屑等,以保證生產安全。礱谷工序就是用橡膠輥礱谷機或金剛砂礱谷機將稻谷的穎殼脫下,并使穎殼與糙米分離。碾米工序即用碾米機碾削、摩擦糙米使皮層和胚乳分離,然后再進行刷米、去糠、去碎、晾米等處理,這樣就可得到所需等級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