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煎餅的基本介紹
煎餅是沂蒙山區(qū)民間傳統(tǒng)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臨沂煎餅歷史悠久,相傳孟姜女哭長城,所帶食物即煎餅。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頭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面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制也?!?/p>
營養(yǎng)價值
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欲,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于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延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產品特點
煎餅的特點是:圓形,呈浮白(如大米、麥子煎餅)、淡黃(如小米、玉米、谷子煎餅)、淺棕(如地瓜干、高粱煎餅)色,營養(yǎng)豐富,松酥柔軟,便于存放,易于攜帶。
制作方法
加工煎餅,當?shù)厝朔Q“攤煎餅”。攤煎餅是一項專門的技藝,做法有刮、攤、滾、搟等多種制作方法。
加工煎餅首先要制糊,將所用原料加水,用石磨推成糊狀,當?shù)厝税堰@叫“糊子”。糊子稠了,勺子舀起來不能順暢地倒在鏊子上,稀了,在鏊子上四散流淌,稀稠適當才能攤出好的煎餅。
刮煎餅是將糊子舀在鏊子上,用光滑的木片把面糊攤開,刮平,刮薄,刮均勻。漏了的地方,挑一點糊子填上,順手一抹,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