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五華客家月光糕298g的基本介紹
在梅州地區(qū),在中秋節(jié)將到來的時候,各家各戶的主婦便忙著用糯米碾成粉末兒,然后摻上白糖漿攪勻,再用一個個木饃子,把它們壓在鏤凹進(jìn)去的部分里面。壓結(jié)實了,磕出來,便成了一塊塊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月光糕”。 五華客家月光糕潔白如雪,猶如中秋時節(jié)的皎皎月光,漂亮的花紋,令人陶醉其中。
月光糕做時先把糯米細(xì)磨成粉未兒,配上白砂糖和豬油上盤,炊蒸而成,上面再均勻地撒上密密點點的芝麻。然后,將蒸成的月糕,切成圓的、方的、棱形的及指頭大的條條或其它各種形狀,裝入造型多樣美觀的盒子或陶缽等。
歷史民俗
關(guān)于月光糕的來源,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說:明末清初之時,明朝出了一個大叛臣,賣主求榮,投降清朝當(dāng)上大官。這叛臣的母親卻是個深明大義的人,十分痛恨叛國的兒子。有一天,她聽說這個兒子要來接她上京享受榮華富貴,十分生氣,便將家中遺留下來的稻米、糖、油等搬上一條小船,帶著二兒子到處漂泊。這二兒子十分孝順,為了母親順心,經(jīng)常變換花佯做點心給母親吃,久而久之便發(fā)明了月光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