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麻鞋的基本介紹
清水縣位居渭河北岸,隴山西麓,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區(qū)。冬季較冷、較長,夏季短而涼爽。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一十毫米,盛產(chǎn)大麻。這里所產(chǎn)的大麻,色純白,纖維細韌而長,是制做麻鞋的極好原料。清水麻鞋就是用這種大麻紡成細繩編織而成。
產(chǎn)品特點
它具有工藝精巧,經(jīng)濟實惠,結實耐穿等特點。麻鞋涼爽、防潮防滑,具有吸汗透氣治腳氣的作用;穿麻鞋還可以按摩腳底穴位,又具有疏經(jīng)活絡,益壽延年的保健作用。
歷史民俗
麻鞋在我國歷史悠久,流行甚廣。我國古代大詩人杜甫在西行古秦州時,就有“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之句。足見麻鞋在唐代就已廣泛流行。
據(jù)有關資料記載,一九二九年,吉鴻昌將軍駐防隴南,在天水舉辦了國術比賽大會。會后吉將軍給前來參加比賽的國內(nèi)武術家贈發(fā)一套衣服和一雙清水麻鞋,從而使早已成為甘肅特產(chǎn)的清水麻鞋名傳四方。
制作方法
先把草就編成的麻辮置于一平案上,盤成底,后用麻繩左右穿緊,這就叫千層底。然后,像栽秧苗一樣,在鞋底的邊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繩,做成鞋幫,一一串起來,再做鼻梁。這時,就得用一種清水人名曰楦頭的工具,把鞋鼓起來—一雙麻鞋的雛形,大抵就出來了—但還遠遠不夠,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需要不斷地打磨一樣,鞋亦然。用一種專門用來編織的鉤針,鉤出麻花辮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備染。鞋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