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米粉的基本介紹
“米粉”是閩南特產(chǎn),是大眾喜愛的菜肴。米粉制得最好的是平和縣大溪,這里有特別的泉水,用大溪甘甜的泉水制出的米粉特別的柔韌柔又韌,滑潤爽口、鮮香,不會粘糊在一起,是別具一格的點心菜。
營養(yǎng)價值
1、補血益氣:鐵的含量高,吸收好,促進造血功能。
2、健脾養(yǎng)胃:米粉可以暖胃,治療胃寒癥。米粉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具有健脾功效,適于脾氣虛弱。
制作方法
1.浸米:用井水浸泡大米(晚米尤佳)1至3小時(夏季1小時,冬季3小時),至米粒充分浸透、軟化。
2.磨漿:將浸透的大米放進石磨里精磨成細膩的米漿。
3.壓漿:先置傳統(tǒng)面粉袋于出漿處,米漿流滿后袋口扎緊,用大磚塊壓成干米漿。
4.發(fā)酵:將袋中干米漿倒出壓實整平,放置10多個小時,經(jīng)一定程度的發(fā)酵,米粉達到質(zhì)韌味佳之效。
5.煮粿:次日清晨,將發(fā)酵過的干米漿搓成粿球(每粒重約1斤),放入大鐵鍋沸水里熱燉40多分鐘,撈出冷卻片刻。
6.舂粿:踏碓猛舂煮熟后的粿球并間或翻動,舂勻成傘狀粿片。
7.壓粉條:用特制的“米粉規(guī)”強壓粿片,壓出粉條,再水煮熟透。
8.晾粉片:用手將熟透的米粉條折疊成片,攤排于專用竹匾上,室外晾干。
9.按摩粉條:晾粉片的時間視氣候而定,其間需及時松動按摩粉條數(shù)次,以免粘住竹匾或者粉條互粘。達到均勻晾干。
10.收米粉:待粉片完全晾干,即疊成一捆捆收好,至此,工序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