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燒肉的基本介紹
諸城燒肉,其實是指的“烤”燒肉。
燒肉在諸城,土著一點的都知道特指的是“烤”燒肉,原材料不外乎豬頭、豬蹄和豬肚、大腸、心肝肺等內(nèi)臟,本地一律稱之為豬下貨或豬下水。有時候還有肉乎乎圓滾滾的豬尾巴,據(jù)說這東西治小孩流口水的毛病有特效。
燒肉滋味雖美,制作過程卻有些不雅。豬下貨首先要放在大鐵盆里清洗干凈。豬頭、豬蹄要一點一點拔凈殘毛,內(nèi)臟要翻過來清洗,豬腸里的油脂最費事,需要一點點用粗鹽搓,再把腸衣層層套起。做燒肉的人家一般院子里都露天支一口大鍋,下貨收拾干凈后,放到大鍋里,加八角(茴香)、大料、蔥、姜等佐料煮熟,再放到箅子上用紅糖在下邊熏制上色。煮燒肉時,滿院飄著帶有油膩的濃香;放到鍋里一烤,香氣里立時融進了一股淡淡的甜味,隔著三街五巷都能聞得到。
營養(yǎng)價值
豬肉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yǎng)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豬精肉相對其它部位的豬肉,其含有豐富優(yōu)質(zhì)蛋白,脂肪、膽固醇較少,一般人群均可適量食用。
產(chǎn)品特點
要說,諸城燒肉,雖然不像川菜里的回鍋肉、宮保雞丁,淮揚菜里的煮干絲、水晶肴肉那樣有知名度,可只有你吃過了,才會喜歡上。平平常常的豬下貨,哪里沒有?到了諸城人手里,使上大料那么一煮,放上紅糖那么一烤,切巴切巴端上桌,那種充盈唇齒的濃香,讓人從此再也無法放下!
歷史民俗
乾隆年間,鄭板橋出任濰縣縣令,在描寫老濰縣的浮華生活時,不寫當?shù)氐摹半u鴨合樂”和“朝天鍋”,卻寫到了諸城的美味:“大魚買去送財東,巨口銀鱗曉市空。更有諸城來美味,西施舌進玉盤中。”
諸城燒肉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選材
原材料主要是豬頭(包括豬耳朵、口條)、豬蹄和豬肚、豬大腸、心、肝、肺,也可以用豬尾巴。看各人的喜好。
先在大鐵盆里清洗干凈。豬頭、豬蹄要一點一點拔凈殘毛,內(nèi)臟要翻過來清洗,豬大腸清洗最費事,需要一點點用粗鹽搓。
第二步,煮熟
做燒肉時,院子里支一口大鍋,清洗收拾干凈的原材料放到大鍋里,加大料、蔥、姜等佐料,放在鍋里直至煮到皮酥肉爛。
第三步,烤
煮熟后,要等到?jīng)鐾福俜诺襟胱由?,架在干鍋里。鍋底放紅糖,也有說用小米的——細細的小火慢慢地烤,熏制上色,直至紅糖化作一縷縷輕煙,把熟肉熏成了醬紅色。
第四步,裝盤
一般的裝盤方法是把各種燒肉切來做一個“什錦拼盤”:豬耳朵飛薄透明,象花瓣一樣碼在盤子四周;豬頭肉切得方方正正,霸氣地占據(jù)盤子的中央;豬肚切得片片勻稱,有條不紊地碼在一側(cè);再有醬紅而筋道的口條,圓潤解饞的大腸……
當然,吃“全豬宴”的也有,豬耳、豬肚、豬腸、豬舌、豬肝……各切一盤,配上一碟醬油蒜泥,這樣一桌濃墨重彩的饕餮盛宴,可是這里待客的高標準了。
第五步,吃
諸城燒肉肥而不膩,油而清爽,有一股淡淡的、獨特的燎煙香味,吃起來非常解饞。不管是佐酒,還是用煎餅卷著下飯,都非常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