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硯的基本介紹
龍尾硯即歙硯。
歙硯,全稱歙州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產(chǎn)于安徽黃山山脈與天目山、白際山之間的歙州,包括歙縣、休寧、祁門、黟縣、婺源等縣。歙石的產(chǎn)地以婺源與歙縣交界處的龍尾山(羅紋山)下溪澗為最優(yōu),所以歙硯又稱龍尾硯,而龍尾山則是大部分存世歙硯珍品的石料出產(chǎn)地。除此之外,歙縣、休寧縣、祁門縣亦產(chǎn)歙硯。
歙硯的制作材料被稱為歙石或歙硯石,一般需要5-10億年的地質(zhì)變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適合制硯的是輕度千枚巖化的板巖。其主要礦物成分為絹云母、石英、黃鐵礦、磁黃鐵礦、褐鐵礦、炭質(zhì)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硯鋒為片狀硯鋒。歙硯石的花紋結(jié)構(gòu)十分突出,分為魚子紋、羅紋、金暈紋、眉紋、刷絲紋等類型。由于其礦物粒度細,微粒石英分布均勻,故有發(fā)墨益毫、滑不拒筆、澀不滯筆的效果,受到歷代書法家的稱贊。造型渾樸,浮雕、淺浮雕、半圓雕等手法是歙硯臺的工藝風格和特點。
歙硯為歷代文人所稱道。南唐后主李煜說“歙硯甲天下”;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米芾說:“金星宋硯,其質(zhì)堅麗,呵氣生云,貯水不涸”。2004年9月中國輕工聯(lián)合會和中國文房四寶協(xié)會授予歙縣“中國歙硯之鄉(xiāng)”榮譽稱號。
歷史民俗
關于歙硯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唐代左右,但部分專家學者根據(jù)硯石研究專家程明銘先生的研究資料和對現(xiàn)存出土古硯的研究分析認為,歙硯極有可能始于漢代,晉代及南北朝時期不斷出現(xiàn),唐、宋時期已經(jīng)遍及中華大地。
歙硯馳名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據(jù)宋人洪景伯《歙硯譜》記載,唐開元年間,歙州獵戶葉氏逐獸至長城里(地名),見到山溪里,疊石如城,瑩潔可愛,攜歸成硯,由此歙硯始聞天下。李曄《六硯筆記》云,端溪末行,婺石稱首。至今唐硯垂世者龍尾也。可知歙硯始于唐代開元年間,是確鑿無疑的。唐元和年間,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在《論硯》一文中已把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列為全國四大名硯。唐咸通年間,文學家李山甫有贊歙硯詩:“追琢他山石,方圓一勺深,抱才唯守墨,求用每虛心。波浪因紋起,塵埃為廢侵,憑君更研究,何帝值千金”。
歙硯作為御賜品,始于唐末?!肚瀹愪洝份d,“開平二年”(908),梁大祖朱溫賜宰相張文蔚、楊涉、薛貽‘寶相枝’各二十,龍鱗月硯各一?!畬毾嘀Α咧窆P管也?
幫助企業(yè)找到亮點,打磨亮點,包裝亮點,讓產(chǎn)品更容易銷售。已經(jīng)服務:金鶴大米,老街口瓜子,摩爾農(nóng)莊核桃奶,御石榴果汁飲品,黃天鵝可生食雞蛋,陜果妙地鮮高品質(zhì)蘋果,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大師小點蛋撻,光明,今麥郎,書亦燒仙草等品牌。四喜發(fā)現(xiàn):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持續(xù)改善,終成于天下.
聯(lián)系我們背景:在盒馬工坊組織的盲選測評中,戶縣飯店蒸碗因口味最佳被引入盒馬銷售。戶縣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