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煎餅的基本介紹
大煎餅是敦化的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多以作坊式加工為主,一直靠民間的手藝傳承至今,講究的制作手法、獨有的薄透、松軟、酥脆贏得很多人的青睞。
營養(yǎng)價值
煎餅多以粗糧制成,常吃煎餅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益腸胃健康;其次煎餅筋道耐嚼還有美容養(yǎng)顏效果.。
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欲,促進面部神經(jīng)運動,有益于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產(chǎn)品特點
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不相同。
烙好的煎餅薄如紙,折疊成卷,即可食用。經(jīng)過晾干,疊成長方,可存放半月到一個月之久而不變質(zhì)。出門攜帶也很方便,因此,人稱干糧。
歷史民俗
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頭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面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制也?!?/p>
敦化煎餅的制作方法
大煎餅的材料一般用玉米、高粱米、小米等,用小磨磨碎,和成粥狀,發(fā)上幾天,待有微微的酸味,便可上烙鐵開攤。攤煎餅的烙子更是有講究,是一塊帶三足支起的生鐵,鐵片中間微凸,下可升火加熱,待到中火紅鐵黑幽幽的顏色時,用勺子盛一勺面糊,澆在加熱的鐵上,用刮板一刮,輕輕冒起熱氣,稍等片刻,煎餅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