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薛濤干的基本介紹
成都傳統(tǒng)小吃,一種豆制品,最早在四川成都地區(qū)流行的美味食品,因為很硬,經(jīng)常吃得腮幫子痛還不肯放棄的美味小吃。
1978年2月1日,時任黨中央副主席的鄧小平及夫人卓琳圓滿結(jié)束對緬甸的友好訪問后,風塵仆仆抵達成都,在四川省委和外交部負責同志的陪同下,于當日下午來到杜甫草堂視察參觀。在接待室里,鄧小平一邊喝茶、品嘗“薛濤干”,一邊說:“蓋碗茶和薛濤干都是四川的特產(chǎn)。過去薛濤干還要硬一點,大家嘗嘗吧!四川的名小吃,過去集中在一條街上,以后在一定時間內(nèi)都要恢復?!?/p>
產(chǎn)品特點
顏色金黃,味道鮮美,香氣撲鼻。
歷史民俗
薛濤干的來歷,相傳有兩種說法,一說為為唐代女詩人薛濤為款待知己所創(chuàng),她制作一種柔韌而回味悠長的豆腐干,口感有似于曬干牛肉,宜于下酒,人稱“薛濤干”;另一說因薛濤家中的井被譽為“薛濤井”,薛濤故居旁邊曾住著一位姓石的生意人,會做豆腐,且手藝高超。他用薛濤井水浸泡黃豆制作豆腐干,并用雞湯、八角、花椒、辣椒等制作鹵水燒煮豆腐干,取名“全雞薛濤香豆干”。為使這種香干更加美味,他又用牛肉濃湯,加入八角、桂皮、山茶、花椒、生姜一起合煮,起鍋后,加入黃酒、香油,然后緩慢風干即成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的“薛濤干”。
制作方法
制作原料:白豆腐1000克,雞湯(或牛肉汁)1000毫升,精鹽10克,八角5粒,花椒10克,辣椒5克,桂皮10克,生姜片20克,香油50毫升,黃酒50毫升。
制作方法:把八角、花椒、辣椒、桂皮、姜片泡入清水中,入煮鍋煮成鹵汁。把豆腐切成2厘米厚、6厘米見方的方塊,放入鹵汁中煮成脫水豆腐干。
將雞湯倒入另一鍋中,燒沸,將豆腐干撈入,煮到湯濃,加鹽、黃酒、香油上味,起鍋自然風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