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猴頭的基本介紹
猴菇菌為多孔菌目齒菌科猴菇菌,是一種腐生菌。子實體團(tuán)塊狀,柔軟且肉質(zhì)。子實體中部和中下部被以圓柱狀菌針,全行似刺猬或猴頭。子實體初期白色,干后呈淺褐色。孢子球形,光滑無色。一般野生生長在大樹的高處,大的可達(dá)到數(shù)十斤重。在多雨季節(jié)比較多見。因其外形似猴子的頭,故俗稱猴頭菇或猴菇。
營養(yǎng)價值
猴頭菇含不飽和脂肪酸,利于血液循環(huán),能降低血膽固醇含量,具有提高肌體免疫力的功能,可延緩衰老,能抑制癌細(xì)胞中遺傳物質(zhì)的合成,從而預(yù)防和治療消化道癌癥和其他惡性腫瘤,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療效令人矚目。
猴頭菇性平、味甘;具有健胃,補虛,抗癌,益腎精之功效。
對于治療食少便溏、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神經(jīng)衰弱、食道癌、胃癌、眩暈、陽痿等病癥很有作用。
產(chǎn)品特點
垣曲猴頭個大,絨毛有光澤,氣味芳香,肉質(zhì)肥厚,無蟲蝕,久儲而為不變。其
歷史民俗
垣曲縣地處中條山的中部,境內(nèi)有云蒙山、舜王坪、馬須崖、皇姑墁等高山峻嶺,因這里盛產(chǎn)猴頭,故當(dāng)?shù)厝罕娪址Q這些山為猴頭山。猴頭為野生真菌植物,寄生于舜王坪上(中條山)那片原始森林中的古樹上。
垣曲縣猴頭主要生長在垣曲縣歷山一帶古老的櫟樹上。猴頭是一種大型真菌,新鮮時呈白色,干后變?yōu)榈稚?,通體布滿針刺一樣的絨毛,形狀很像猴的腦袋,因而得名,
垣曲猴頭的制作方法
猴菇菌清燉排骨
鮮猴菇菌250克,豬排骨200克。香菇3個,精鹽、醬油各適量。 (制法) 將鮮猴頭菇浸泡去苦味;香菇泡發(fā)后切片;豬排骨洗凈后切成小塊。將猴頭菇、香菇片、豬排骨一起放入鍋中,放水適量,用旺火煮半小時,加入精鹽、醬油即可。
助消化,健身體。
獲獎榮譽
由于猴頭肉嫩味鮮,營養(yǎng)豐富,故與熊掌、海參、魚翅并列為“四大名菜”,與黃花、木耳、蘑菇合稱為“四大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