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棗的基本介紹
喀什大棗是喀什地區(qū)主要特色林果之一,栽培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品質佳,在疆內(nèi)外久負盛名,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營養(yǎng)價值
喀什大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抗壞血酸、鈣鐵、維生素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據(jù)測定,每100g喀什大棗中的維生素c的含量高達0.4-0.6g,比桔和橙的維生素含量高8-10倍,每天食10個大棗即可補充當天所需的全部維生素c。由此,喀什大棗享譽“天然維生素丸”的美稱。
產(chǎn)品特點
喀什地區(qū)所生產(chǎn)的紅棗,果面光滑、皮薄、色艷、肉厚少,因其品質上乘、口味極佳而馳名。
歷史民俗
喀什大棗產(chǎn)于南疆,屬喀什噶爾腹地,地處東經(jīng)73度20分-79度57分,北緯35度20分-40度18分之間,屬暖溫帶大陸干燥氣候,平均日照時間長達14小時,20攝氏度左右的晝夜溫差,且無霜期長,加之天山雪水的澆灌,豐沃的沙質土壤,使得喀什大棗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
喀什大棗的制作方法
制作干棗
操作:
1.原料選擇:應選新鮮成熟、果形大(小棗優(yōu)良品種也可)、皮較薄、肉質肥厚致密,含糖量高、核小的果實。挑出風落棗、病蟲棗和破棗。
2.分級:剔除枯枝落葉,按品種、大小、成熟度進行分級,并干燥程度一致。
3.熱燙:將棗果裝入竹籃或鐵絲籃,將籃浸漬在沸水中,燙漂5分鐘左右,至果皮稍軟即可。熱燙后立即在冷水中冷卻。
4.干燥:分自然干燥與人工干燥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