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貝母的基本介紹
桓仁貝母是遼寧本溪桓仁滿族自治縣的特產。
貝母,百合科植物。貝母生長在溫帶高山、高原地帶的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中,土壤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貝母為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療效卓著,馳名中外。
桓仁貝母是川貝母的一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圓錐形,莖直立,高15-40cm。葉2-3對,常對生,少數在中部間有散生或輪生,披針形至線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無柄?;▎紊o頂,鐘狀,下垂,每 花具狹長形葉狀苞片3枚,先端多少彎曲成鉤狀?;ū黄?,通常紫色,較少綠黃色,具紫色斑點或小方格,蜜腺窩在北面明顯凸出;蒴果具6縱翅?;?期-7月,果期8-10月。
貝母種子具有后成熟特性,濕度和溫度保持在5~25℃,胚胎繼續(xù)分化。播種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纖細,僅1匹葉;葉大如針,稱針葉。第2年具單葉1-3片,葉面展開,稱飄帶葉。第3年抽莖不開花,稱樹兜子。第4年抽莖開花,花期稱燈籠,果期稱果實為八卦錘。
在幼苗期即開始生長鱗莖,但僅僅有米粒大,以后每年隨植株發(fā)育而增大。川貝母植株年生長期約90~120天左右。
貝母喜冷涼氣候條件,具有耐寒、喜濕、怕高濕、喜蔭蔽的特性。
1956年,恒仁縣內開始栽培貝母。農業(yè)部門從通化購進1200公斤種栽,在五里甸子、六道河子、桓仁鎮(zhèn)試栽14畝。1957年在全縣推廣。經過50余年的栽培和技術改造,桓仁貝母受當地氣候、溫度、土壤、光照、水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使得桓仁縣產的貝母品質純正,藥用價值高,形成了獨特的品質。
桓仁地處遼寧東部山區(qū),地貌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貝母生長山林或坡地,遠離村鎮(zhèn),不受污水和廢氣的污染,從而保證了其天然綠色品質。而種植技術的成熟和提高,使貝母的產量有了大幅度增加。產品主要銷往沈陽、大連、本溪藥都、廣州、深圳、杭州、香港、等地。
桓仁貝母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評定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桓仁的地域特征
桓仁地處長白山南麓,遼寧東部渾江中下游的長白山與華北兩大植被區(qū)系的過渡帶,森林覆被率72.6%,境內山多林密,針闊葉混交林帶,雨量適中,氣候溫涼潮濕,土壤松軟肥沃,具有得天獨厚農作物、植物生長的自然條件,是天然的藥材寶庫。耕地面積3.3萬公頃,其中水田面積0.9萬公頃,屬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區(qū)域。全縣水域面積1.54公頃,河流60多條,地下,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27億立方米,水資源較為豐富。
桓仁地貌特征,宏觀上屬于東北東部山地。長白山脈延入桓仁境內分為兩支,西為龍崗山脈,東為老嶺山脈,山勢崎嶇低緩,大部分海拔在400-1000米之間。總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混個將由東北流入,流貫其間,經縣境中部向東南流去。全縣以低山丘陵為主,中山矗立其間,為多山地區(qū),沿江河谷分布著帶狀平原地。
桓仁各類土壤總面積5139852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96.6%。共劃分出棕壤、暗棕壤、草甸土、水稻土、白漿土、沼澤土6個土類、10個亞類、33個土屬、62個土種。
產品特點
1.感官特色:鱗莖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表面呈類白色。外層鱗葉兩瓣,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味微苦。
2.理化指標:高1cm至2cm,直徑0.8cm至2.5cm,每500g干鱗莖有120粒至150粒,總灰分≤5%,浸出物≥9%,總生物堿(C27H43NO3)含量≥0.09%。
貝母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第一部記載:性味與歸經:苦、甘、微寒。歸肺、心經。功能與主治: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陽虛勞嗽、痰中帶血、瘰疬、乳癰、肺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