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紅白蕓豆的基本介紹
墨紅白蕓豆產于海拔2200---2700米的冷涼彝族地區(qū)——法土梁子,由于種植在山高林密的山地,種植中不施用農藥而大量施用有機肥,屬純天然綠色食品。且由于氣候冷涼,白蕓豆生長期長,豆粒蛋白質含量高達20%以上,脂肪為1.5%,碳水化合物占63%,還富含鐵、鈣和維生素B1B2等。干鮮均可煮食,是加工糕點中豆餡和豆沙的理想原料,具有較好的健胃、壯腎功能,是肝、脾虛弱之人的理想滋補保健食品。
營養(yǎng)價值
蕓豆營養(yǎng)豐富。據測,每百克蕓豆含蛋白質23.1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56.9克、胡蘿卜素0.24毫克、鈣160毫克、磷410毫克、鐵7.3毫克及豐富的B族維生素,鮮豆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
蕓豆的藥用價值很高。我國古代醫(yī)籍記載,味甘平,具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等功用,是一種滋補食療佳品。蕓豆還有鎮(zhèn)靜作用,對治療虛寒呃逆、胃寒嘔吐、跌打損傷、喘息咳嗽、腰痛、神經痛均有一定療效。蕓豆還是一種高鉀低鈉食品,很適合于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和忌鹽患者食用。現代醫(yī)學分析,蕓豆粒含有血球凝集素等多種球蛋白。
產品特點
白蕓豆是西餐中常用的名貴食用豆。顆粒肥大,整齊、有光澤,用作配菜可謂錦上添花,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歷史民俗
鎮(zhèn)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近幾年,墨紅鎮(zhèn)白蕓豆得到較快發(fā)展,98年種植白蕓豆200畝,99年到3000畝,2000年為5000畝,2001年為8000畝,2002年為10000畝,產量達800余噸。目前,鎮(zhèn)黨委、政府已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白蕓豆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加大投入,使墨紅白蕓豆從科技含量上、規(guī)模上有較大提高,并不斷完善加工、貯藏、銷售各個環(huán)節(jié),力爭形成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墨紅已成為滇東北地區(qū)最大的白蕓豆生產基地。
墨紅白蕓豆的制作方法
白蕓豆豬手湯
材料:豬手1只(約1000克)、白蕓豆150克、姜3片、水8碗。
做法:豬手刮凈細毛,洗凈切塊;熱鍋,將豬手放鍋里干燒,燒去小細毛;取出豬手,氽水撈起;白蕓豆洗凈;煮沸清水,放入白蕓豆、豬手、1湯匙料酒和姜片,大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