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銀魚的基本介紹
銀魚俗稱面糊魚、面魚;每當魚汛一到,金湖魚市上的水鮮銀魚到處可見,這個昔日皇家獨享的貢品,現(xiàn)已進入平常百姓家。在銀魚王國里,金湖境內灑火湖所產的銀魚最上品,他比長江銀魚體積小而晶瑩,比太湖銀魚肥美而膏腴。口感更清爽,幼兒食而無忌。
營養(yǎng)價值
銀魚屬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對高脂血癥患者食之亦宜。中醫(yī)認為其味甘性平,善補脾胃,且可宣肺、利水,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虛勞諸疾。
產品特點
新鮮銀魚,以潔白如銀且透明為佳,體長2.5—4厘米為宜,手從水中操起銀魚后,將魚放在手指上,魚體軟且下垂,略顯挺拔,魚體無粘液。
銀魚干品以魚身干爽、色澤自然明亮者為佳品。
制作方法
制作銀魚干
1.原料處理:鮮銀魚出水后含有大量粘液,必須洗凈,揀凈雜魚、蝦類及其它雜質,將銀魚倒入預先盛好半桶清水的木桶中,加食油數(shù)滴,用手攪拌2~3分鐘,除去泡沫粘液,用清水過濾洗凈。另一方法,將揀凈的鮮銀魚,用清水沖洗一下,倒入輕度的明礬水中浸洗1~2分鐘,撈出。要注意明礬的使用,天氣好,陽光強,有小風,蒸發(fā)快,礬要輕或不用礬(礬水比例約為1∶60,濃度為1.5波美度);天氣陰,水分蒸發(fā)慢,用礬宜重些(礬水比例為4∶60,濃度為7波美度);下雨天空氣潮濕,礬水濃度可更大些(礬水比例為12∶60,濃度為11波美度)。
2.日干:第一步,漁民在船上以處理的原料措施撒在曬魚的網(wǎng)架上(漁民稱撬布,用麻線織成,以豬血、栲皮染過,長4~4.7米、寬1.3米、四邊口高10厘米),或直接倒上網(wǎng)架,鋪平,輕壓,在太陽光下曬干。在較強日光下經(jīng)半天時間,達六七成干時,要將銀魚在撬布上掀起,當時成鍋巴狀,用手拆開,繼續(xù)日曬,至八九成干,收進船艙暫存。第二步,水產公司收購后再次日曬,達完全干燥。日干時應特別注意,不能干燥或度,否則打包后成碎末,變?yōu)閺U品。如已干燥過度的,可用尚未干燥完全的覆蓋其上,并逐漸翻曬拌和,達干燥適宜為止。
3.包裝:經(jīng)干燥完全的銀魚,搬進倉庫,堆放在鋪木板的平地上,經(jīng)一晝夜待熱度發(fā)散,完全冷卻后進行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