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黃旗奶豆腐的基本介紹
奶豆腐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馬奶等經(jīng)凝固、發(fā)酵而成的食物,形狀類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郁,牧民很愛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遠門當干糧,既解渴又充饑。
營養(yǎng)價值
奶豆腐可謂牛奶的精華,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其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70.84%,富含氨基酸及其他有益身體的微量元素,是營養(yǎng)豐富,提高免疫力,美容養(yǎng)顏的佳品。
產(chǎn)品特點
奶豆腐 因其形狀不同,味道也是不一樣的,厚塊奶豆腐吃起來柔軟,有濃厚的奶香味,而薄奶豆腐油膩,進嘴即溶格外香甜。奶豆腐放置時間長就會變硬,所以這種奶豆腐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因為那樣會把人嘴里的牙都硌掉。因此食用奶豆腐要用熱水或是上籠屜蒸軟后再食用,也可以用火烤軟后食用。
制作方法
拔絲奶豆腐
材料:奶豆腐改刀成小塊,糖(炒糖用),面粉、蛋清(掛糊用),油
制作:
1、奶豆腐在下鍋炸時,一定要用蛋清和面粉掛糊,將原料奶豆腐裹住,術(shù)語叫掛糊吧。
2、在油燒到七成熟時,將已掛好糊的奶豆腐下鍋,炸至金黃色撈出。
3、炒糖汁,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決定你的拔絲品是否能拔出長長的、持久的絲來。鍋內(nèi)要放干凈底油,中火加熱,加入白糖,用勺不斷攪動,使糖受熱均勻,炒至糖呈淺黃色,泡沫變大時,將鍋端離火口,使泡沫變小,顏色加深。用勺舀起糖汁往下倒,能成一條線狀。這時迅速將已炸好的奶豆腐下鍋翻動,使糖汁裹勻奶豆腐。注:糖量與原料的體積比例為1/3。
注意:糖汁炒好后,倒入的原料一定要熱,如果原料不熱,會使糖汁變涼,就拔不出絲來。因此,做拔絲菜時,應用兩個炒鍋,一個用來炒糖汁,一個用來炒主料。這樣易保存主料溫度,以掛勻糖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