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魚糕的基本介紹
荊州傳統(tǒng)名菜,又名荊州花糕。源于戰(zhàn)國。相傳戰(zhàn)國時楚都紀南城內有一家專門烹制鮮魚的酒店,一年夏天,店主購進許多鮮魚,客人少,剩魚多,眼看魚肉將腐,店主急中生智,做成魚糕。食客嘗后覺得鮮嫩可口,回味無窮,皆交口稱贊。
營養(yǎng)價值
魚糕營養(yǎng)豐富,含蛋白質較高,平均10g/100g,且為優(yōu)質完全蛋白,易于被人體吸收利用。含脂肪較低,為0.63-1.52g/100g,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血清中的甘油三醋、膽固醇量和血小板凝集性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魚糕是蒸制成熟的,沒有經過旺火烈油煎炸,營養(yǎng)素損失較少,是符合現代飲食要求的一種營養(yǎng)食品。
產品特點
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稱道。
歷史民俗
荊州自古盛產魚,如今更有“中國淡水養(yǎng)殖第一市”的稱號!魚糕,作為荊州的八大名肴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為舜帝妃子女英所創(chuàng)。傳說舜帝攜女英、娥皇二妃南巡,經過荊州時,因路途勞累,娥皇染疾喉嚨腫痛,唯欲吃魚而厭其刺,于是善良的女英結合當地一漁民的指導,融入自己的廚藝,用魚、肉、蓮子粉等蒸成魚糕,娥皇吃后,病情迅速好轉,舜帝聞之,對魚糕大加贊賞。魚糕因此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zhàn)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庭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據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后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后來魚糕越做越精美,人們用魚和肥膘肉做糕,再用豬肉、山藥等制成肉丸。肉丸墊底,魚糕放在上面,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蓋帽,多菜共碗,俗稱“花糕”、 “雜燴丸子”,至今都是荊州一帶的紅白喜事宴席上的頭道菜。由此可見,荊州魚糕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飲食習慣而經過幾千年的積淀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荊州魚糕的制作方法
原料:青魚(當地人稱鯇魚)1尾(3,000克),豬肥膘肉500克。
調料:精鹽50克,姜水1,000克,蔥白末20克,味精5克,綠豆淀粉250克,土雞蛋10個,胡椒粉5克。
步驟:
①將青魚宰殺洗凈,從背部剖開,剔去脊骨和胸刺,從尾部下刀推去魚皮,從兩片魚肉上片取白色魚肉,用刀排剁成茸;豬肥膘肉切丁。
②將魚茸放入盆內,取10個蛋清用筷子打散加入到魚茸中攪拌均勻,分數次加入姜水順一個方向攪拌呈粥狀,加入蔥白末、淀粉攪拌,再放入精鹽、味精、
③將蒸籠鋪上濕紗布,倒入魚茸糊用刀抹平,蓋上籠蓋,用旺火沸水蒸40分鐘,揭開籠蓋,用干凈紗布搌干魚糕表面水氣,將雞蛋黃均勻地抹在魚糕表面,蓋上籠蓋,冷后翻到在案板上,用刀順長改切成的魚糕坯,即可加工各式魚糕菜肴。
獲獎榮譽
2009年,荊州區(qū)申報的荊州魚糕入選湖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聲明: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chuàng)內容,本文荊州魚糕關鍵詞為“荊州魚糕包裝設計,”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如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幫助企業(yè)找到亮點,打磨亮點,包裝亮點,讓產品更容易銷售。已經服務:金鶴大米,老街口瓜子,摩爾農莊核桃奶,御石榴果汁飲品,黃天鵝可生食雞蛋,陜果妙地鮮高品質蘋果,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大師小點蛋撻,光明,今麥郎,書亦燒仙草等品牌。四喜發(fā)現: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持續(xù)改善,終成于天下.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