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船上粑的基本介紹
恭城人對粑粑情有獨鐘,俗話說,“油茶當(dāng)飯,莫忘粑粑?!敝v的是很多人雖然是干體力活的,但早餐一般只喝油茶不吃飯,靠幾個粑粑抵擋饑餓。做粑粑吃粑粑當(dāng)作過節(jié)的一種象征,每逢過節(jié)家家戶戶必做粑粑吃粑粑,而且每一個節(jié)氣的粑粑各有不同。
產(chǎn)品特點
此物翠綠,含有天然蒜香,咸糯可口,與青山深水搭配,出自船娘之手。
歷史民俗
船上糕原是船上人家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制作的年糕,寓意年年高升人工用石對沖擂成半成品后,用高山青蒜葉、香茅葉榨成汁,摻用荔芋粒、一道上籠用柴火蒸熟后,切片入盤。游覽漓江時,由船娘兩面煎黃,放在蕉葉上入食。
制作方法
原料:
糯米,粳米,荔蒲芋頭,青蒜。
制法:
將七成糯米、三成粳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8至12小時(夏天時間可縮短些),使米充分吸收水分泡漲,打成漿(最好用石磨磨),裝入布袋中吊起瀝干水分,或是將裝有米漿的布袋放平,上面壓上石頭,慢慢將水分壓干;將瀝干了水分的米漿取出,加入青蒜汁、芋頭粒、鹽、少量五香粉和勻;將和勻的米漿倒入蒸籠內(nèi)(蒸格下面鋪墊一層竹口十或荷葉)刮平,放入蒸鍋上,大火蒸2~3小時至熟取出冷卻即成;
恭城船上粑的品嘗吃法
食用時將冷卻后的“船上粑”切成長約10厘米、寬約5—6厘米、厚約0.8~1厘米左右的大片,或炸或煎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