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蟋蟀的基本介紹
寧津人杰地靈,寧津蟋蟀更是英勇善戰(zhàn),美譽九洲,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外地客商云集至此。這也變成了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增收的“金蟲”,在柴胡店鎮(zhèn)就流傳著“二月富萬戶,一厘值千金”、“小蟋蟀比頭?!钡募言?。每年立秋之后,田野、樹林、溝壑,村頭空地、村內(nèi)宅院,甚至農(nóng)家屋內(nèi),到處有蟋蟀出沒。日以繼夜,鳴聲不斷。
產(chǎn)品特點
寧津蟋蟀居全國之首,兼具南北蟲的特點,而集于一身。寧津蟋蟀即有南方蟋蟀的優(yōu)點,即有南蟲的個大、頭、頂大、腿大、皮色好,同時又有北方干旱區(qū)蟲的體質(zhì)、頑強的斗性、耐力、受口與兇悍,具有咬死不敗的烈性。故是近年來全國蟋蟀大賽的冠軍。并在香港蟋蟀比賽中兩次奪魁。歷史上寧津蟋蟀聞名北方,為歷代帝王斗蟋的進貢名產(chǎn)地。
歷史民俗
據(jù)傳,明朝時賈大嶺、耿老夫(身份不明)為給皇宮尋找能斗遍天下蟋蟀,走訪民間來到寧津縣,住在原尤集鄉(xiāng)趙鐵鍋村,親自采定陳莊一帶的土地所產(chǎn)的“斗蟀”為貢品。
傳說風(fēng)流皇帝宋徽宗酷愛玩蟀,被金兵俘虜,押送金國,路過山東寧津,突然隨行的行李散了,從車上掉下來一個小盆,里頭蹦出一只蟋蟀。宋徽宗睹此愛蟲,思念故國,不禁黯然神傷,垂淚對蟋蟀說,你走吧,八百年后,你會稱雄華夏。正好800年后,在寧津舉辦了第一屆蟋蟀文化節(jié)。這個故事雖帶有傳奇色彩,但它說明中國蟲文化底蘊的深厚。